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报喜鸟称2018年一半产能将来自私人订制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5-08-03


  在国内服装品牌深陷行业寒冬之际,“私人订制”脱颖而出,眼下服装企业纷纷寄希望于此谋求业绩翻身。   

  7月28日,浙江报喜鸟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报喜鸟,002154)在其总部所在地温州召开发布会,对外详解其智能制造暨战略转型路径。   

  报喜鸟创始人兼董事长吴志泽称,目前仅报喜鸟单品牌订制业务份额占比,今年年底就有望从去年年底的12%提到15%~20%,预计未来三年这一份额将继续提高到30%;随着私人订制将普及至旗下所有品牌,订制业务销售额占比将在2018年底达到生产规模的50%。   

  吴志泽称,经济环境、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来自互联网电商的冲击,促使传统制造业不得不转型。在过去两年中,报喜鸟的品牌总数由原先的10个缩减为7个,产品系列则砍掉一半,去除了不擅长的女装、内衣、户外等系列。产品也更加注重性价比,主力产品价格从原先的七八千元降至目前的三四千元。    

  私人订制则是报喜鸟选择的转型之后的发展之路。报喜鸟于2014年下半年开始布局工业4.0智能化生产。目前安徽工厂已经完成两条智能生产线的改造。“完成智能化改造的生产流水线,可以实现单件流不降低效率,个性化不降低质量”,报喜鸟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周信忠表示,虽然报喜鸟早在2003年便推出量体订制业务,但智能化生产改造完成后,才能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定制的规模生产。   

  报喜鸟通过旗下近900家门店以及网络收集消费者订制信息,相关数据会生成个人服装身份证数据信息被传送到工厂,后者根据这些信息对应地进行打版和裁片,所有原材料和辅料,经过自动化裁剪,通过智能制衣吊挂体系,会在相应加工区停留,工人根据工位前的平板显示屏上所显示的具体加工要求进行多道工序的个性化缝制。一般来说,下单之后会在15天后拿到订制服装。    

  “由于信息化、自动化的应用,生产成本和以往的批量生产相比,并没有提高,但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周信忠称以往一名工人一天智能加工一件衣服,现在平均达到2.5件。  

  今年上半年,在成衣业务总体销售下降的情况下,报喜鸟私人订制销售额按零售价计算已经超过2亿元,同比增长达到50%。   

  不过,周信忠称,虽然个性化定制是趋势,但目前订制业务遇到的最大挑战还是市场培育,“很多人认为订制很贵,认为自己的身材很标准,不需要订制”,在他看来,智能化制造已经解决了订制不增加成本的问题,“按照门店同一款式订制的,价格是一样的”,但个性化订制要成为普遍的消费方式还需要经历一个消费者教育和引导过程。(东方早报)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