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疫情反复,剧透一批“盛虹 · 应急保障与公共安全攻关基金项目”科技成果
文章来源: 2022-04-14


   2022年4月9日,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依据《关于发布“盛虹•应急保障与公共安全用纤维材料及其制品科研攻关项目”结题办法通知》,在吴江盛泽组织专家召开了由东华大学、江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恒天生物、新凤鸣、江苏阳光分别承担的“全生物质多级抗菌及病毒防护过滤材料开发”、“重大传播疫情下穿戴式心电监测服(12导联)及其诊断系统的研究”等共7个项目的结题验收会。

  创新中心董事长梅锋、主任王玉萍、研发总监徐锦龙、工程技术总监汪丽霞以及研发部成员,青岛大学教授牛海涛参加会议,各项目负责人以线上方式参与。
  会议伊始,创新中心主任王玉萍逐一介绍与会专家情况,简要介绍了“盛虹·应急保障与公共安全用纤维材料及其制品科研攻关项目”专项基金设立的背景、意义以及影响,并对各项目承担单位对于基金项目的支持及所开展的卓有成效的研发、生产、市场应用等工作予以感谢。
  随后,各项目组负责人分别汇报项目开展情况。
  01
  “全生物质多级抗菌及病毒防护过滤材料开发”项目
  东华大学——姚响
  该项目初步建立了Lyocell熔喷制备纤维素非织造过滤防护材料相关的工艺流程,开发了适宜纤维素纤维共价修饰季铵阳离子整理剂的合成及后续整理工艺流程,赋予了纤维素膜材广谱高效的抗菌功能以及对病毒的灭杀防护。
  基于粘胶纤维碳化制备获得了力学性能与吸附阻隔性能较好的活性碳纤维膜材;基于ISO18184:2019标准初步建立织物抗冠状病毒活性检测的方法与技术平台,对新冠病毒高传染性的机理进行了探索分析。
  项目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件;发表期刊论文2篇,会议论文2篇。

 

  02
  “生物基可循环使用防护材料结构设计及关键制备技术”项目
  恒天生物基材料工程技术(宁波)有限公司——宋亚男
  该项目采用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制备及关键复合技术、高效低阻静电纺纳米纤维膜制备技术、多功能复合性防护材料的复合生产技术,结合仿荷叶结构设计超疏水性绉组织结构面料工艺,开发了集低滤阻、高效过滤性、环保、耐污易洗等特点的防护口罩,过滤效率达到99%,滤阻小于150Pa。
  项目成果申请相关专利3项,发表论文3篇。

 

  03
  “医卫防护材料用闪蒸纺UHMWPE纳微纤维成形、结构与性能研究”项目
  天津工业大学——夏磊
  该项目以UHMWPE为原料,采用闪蒸纺工艺制备了医卫防护用纳微纤维及非织造布,研究了纳微纤维成型理论,包括相转变过程中传质传热数值模拟、纺丝流场的数学模型和超拉伸成型理论。构建了均相纺丝溶液体系,研发了压力稳定控制、釜内监视系统,攻克了高温高压纺丝溶液传输技术,研制了闪蒸纺丝组件、高速分丝及成网装置,开发出小试生产设备。对医卫用闪蒸非织造布性能进行了评测,各项指标达到了预期要求,完成了项目规定的任务指标。
  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博士、硕士各2名,发表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

 

  04
  “重大传播疫情下穿戴式心电监测服(12导联)及其诊断系统的研究”项目
  江南大学——肖学良
  该项目为系统联合研发项目,利用多学科协同研究的系统设计方案,构建基于多元体征信息的无扰“穿”式检测服及其系统的软硬件平台,设计制备了具有特定功能的形状记忆高强材料,设计基于心率变异性及呼吸特征值的个性化心肺疾病质量评估及呼吸疾病风险指数评价模型,研究了12导联心电监测服及预警系统的核心电极材料和部分系统软件,共同开发了12导联心电监测衣,并进行了临床测试应用。
  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共10篇,包括8篇SCI论文和2篇EI论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篇,ESI热点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2件,授权发明专利1件,同时获批了5件心电监测相关的软件著作权。制定了1件基于心电监测的心电衣的团体标准。

 

  05
  “高效抗菌抗病毒涤纶纤维开发与产业化”项目
  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大学——崔利
  该项目围绕纳米银长效抗菌溶液和高负载量磷酸锆载银批量制备关键技术,开发了聚酯抗菌抗病毒纤维专用高负载量纳米级磷酸锆载银粉体制备、高效分散抗菌母粒制备、球穴动态混合器高效剪切分散技术,项目开发了具有抗菌抗病毒功能涤纶纤维及面料,制备磷酸锆载银粉体粒径0.5um左右、粒径可控、长效抗菌、载银负载量超5%。满足超细旦聚酯抗菌、抗病毒纤维稳定生产需求,产品物性检测指标、抗菌、抗病毒均达到国家相关检测标准要求,并进行批量生产和产业化。
  项目执行期间发表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1件,牵头制定行业标准1项:

 

  06
  “应急防护用软支撑纳米纤维膜口罩材料产业化研究与应用”项目
  浙江理工大学——朱斐超
  该项目依据建立的剪切与PTFE微观结构间的关系,发明了高剪切的异型截面挤出口模;依据原料分子量对纤维尺度的影响规律,采用原料共混技术,形成无节点、微纳纤维混杂结构的PTFE纤维膜加工技术。发明了环境友好型硬核软壳粘合剂制备技术及微液滴雾化喷淋技术,解决了高效低阻PTFE纤维膜的强度低、耐磨差和粘合差的难题。发明了柔韧增强PP纺粘、双层湿法非织造布等适用于微纳PTFE纤维膜的两种软支撑体加工技术。
  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获得发明专利4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件。牵头“浙江制造”1项,参与团体标准T/ZFB004-2020《儿童口罩》1项。
  项目建成PTFE纤维膜生产线3条,复合生产线5条,软支撑生产线4条,工艺和设备运行安全稳定,实现了高效低阻PTFE纤维膜的规模化生产。

 

  07
  “可重复使用的全聚酯医用防护服制备及防护评价”项目
  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许文菊
  该项目开发了重复用医用防护服面料三防整理、服装缝制等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采用纺粘+水刺加工工艺,生产出全聚酯橘瓣型超细纤维无纺布;创新了防护服服装加工工艺,满足可重复使用医用防护服应用需求;建成重复用医用防护服生产线1条;实现500万元以上的销售产值。
  项目已制定发布企业标准1项;申请发明专利9项;发表论文1篇。

 

  评审组专家对各单位承担完成的高水平、高质量的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项目获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创新中心主任王玉萍表示,创新中心研发人员需从平常研发工作中积极学习,不仅要了解“先进技术”,更要探索“先进实用技术”,在项目的跟踪对接过程中学习各基金项目单位的研发经验,从前端文献、市场调研,到专利产业链分析,再到方案制定及合理化分工,最后成果转化及培育。把握市场的痛点和重点,做到捕捉市场需求和自主研发的有机结合。
  创新中心董事长梅锋对研发工作的实践与创新进行总结,强调研发的过程就是价值创造的过程,要做到时刻凝聚团队的力量和恰当分工,将目光聚焦“产业化最后一公里”,重点关注项目成果转化及落地的重要性。
  创新中心携手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设立“盛虹•应急保障与公共安全用纤维材料及制品科研攻关项目”专项基金,旨在推动相关学科基础、关键技术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攻关。截至目前,2020年度31项基金项目结题验收已进入尾声,创新中心将在社会各界关怀下以饱满的热情与决心推进“盛虹•应急保障与公共安全用纤维材料及制品科研攻关项目”专项基金的持续发布与成果的跟踪落地。
  信息来源: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229892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