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在灵感的乌托邦,让我们聊聊瓷文化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7-07-17


  本刊记者-罗欣桐

  今年6月,2017中国“新芦淞杯”服装设计大赛正式启动,并面向全球开始接受报名。赛事主题“如瓷China”一经曝光,旋即成为服装设计类院校师生们的热搜关键词。

  一场“史无前例”的比赛

  2017中国“新芦淞杯”服装设计大赛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湖南省商务厅、株洲市人民政府、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中纺传媒控股主办,株洲市人民政府、株洲市商务和粮食局、《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株洲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株洲新芦淞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

  湖南省株洲市作为醴陵瓷器的发源地,又是中国中南部地区最重要的服装产业集群,传统韵味与商业文明相得益彰,散发着独特的城市魅力,本届大赛的主题“如瓷China”便源于此。

  China既是国际通用语言中代表中国的“符号”,也有瓷器之意。加入了“瓷文化”元素的中国风,看似具象,实则无形,对参赛者的想象力、联想力、判断力充满挑战。“如瓷China”的主题,以湖南株洲著名的醴陵瓷器为线索,鼓励选手们跳脱中式服装的条条框框,试图激发新锐设计师以更开放、更大胆、更创新的视角,对当代中国的时尚风潮进行多重思考。

  作为一场真正“史无前例”的比赛,“新芦淞杯”试图打造一个全新、开放、包容的灵感乌托邦,向一切勇于挑战常规、挑战自我的年轻设计人才伸出橄榄枝。

  自大赛启动以来,组委会分别奔赴大江南北,面向全国各大服装类院校展开宣讲之旅。以陕西为起点,一路走过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再到上海,截至发稿前,组委会仍未放慢脚步,还将向华北地区院校及设计师工作室进发。

  瓷文化=白底蓝花?95后们说“NO”

  在大学生的脑海里,“瓷文化”到底是什么呢?宣讲之旅一路走来,极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赛事主题“如瓷China”,在全国服装类院校师生们的畅想热议中,也逐渐清晰立体起来。学生们纷纷表态,“瓷文化”不应被保守、单调、扁平的旧思维所固化。作为中国人,没有谁比我们更期待“瓷文化”能够跳出“白底蓝花”的时尚偏见了!

  “如瓷China”蕴含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与宣讲首站西安的古城风韵不谋而合。在西安美术学院,热爱艺术的同学们对主题“如瓷China”充满共鸣。他们认为,大赛主题为大家提供了很大的“融合”空间,给予了同学们对中国瓷器学习与传承的机会,同时也是服饰设计与创新理念碰撞的火花。

  西安工程大学服装学院服装设计系主任袁燕表示,“本次参加宣讲会的学生是来自2015级服装设计卓越班的30位同学,他们对大赛实践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有着较强的设计能力,希望可以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江西服装学院赛事指导办公室赛事指导部主任付志臣说道:“相比成熟的大赛,全新的赛事入围几率更大,也最没有‘套路’,适合学生参加,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职业学校的学生向来抢手,地处珠三角产业集群的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

  学生们表示对距离广州高铁车程两个小时的湖南株洲有一定的了解,对当地的产业基础也有所耳闻。“如瓷”的理念不仅拓展了学生们对株洲的认识,“新芦淞杯”的宣讲,更成为一场别样的株洲城市推介。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服装设计系主任付雪表示,“首次宣讲下来,学生们明显对赛事类社会实践机会有着浓厚的兴趣。”

  湖北美术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全新的赛事,学生们认为入围成功率更高。湖北美院的学生对于醴陵釉下五彩的工艺十分感兴趣,将中国风的“瓷器”与服饰设计相融合有着先天的优势,他们将传承中国瓷器文化,同时打破陈规。

  武汉纺织大学教师、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乔丹认为,“选手们应以现阶段所学的技术迎接大赛的挑战,学以致用,拒绝套路。”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服装艺术设计系负责人张继荣、李洁说道:“学生们对家门口的赛事热情空前高涨!”

  让怀揣梦想的学生快速起航

  “首届举办的中国‘新芦淞杯’服装设计大赛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他们认为有把握入围,才会鼓起劲头画稿。这次大赛就在家门口,他们有极大优势,希望能取得好成绩。”湖南师范大学服装设计学科赛事负责人邓美珍对此赛事很热心。

  湖南女子学院服装设计系教授周利群也说:“组委会应该多进入学校进行宣讲,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赛事,让怀揣梦想的学生快速起航。”

  长沙师范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教师欧阳现说道:“希望画稿全动员,每个年级的同学都踊跃参与,如果一年级的同学入围,在成衣制作方面,高年级的同学以及老师会全力支持。”

  长沙大学设计系书记胡嫔指出,“同学们对首届大赛有了全面、详细的了解,纷纷表示将马上准备画稿。”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服装艺术设计系副主任、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罗竞杰指出,“希望今后与《纺织服装周刊》达成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将每年的服装赛事计划列入学期教学任务,培养学生们参赛的系统性和积极性,努力取得好的成绩,也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海电影学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负责人许琳、邢佳说:“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开设服装专业课程,在刚刚结束的2017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上,学生们的作品也闪亮登场。未来,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参加服装设计赛事加强锻炼,同时也将戏剧影视文化的元素运用到服装设计当中,显示出多元的特色和优势。”

  作为一场全新的赛事,2017中国“新芦淞杯”服装设计大赛对所有参赛者来说,都是一个“无套路”、“无包袱”的时尚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我们期待创意无限的你将最古老的文明与最新鲜的、最高科技的,甚至听起来最不可能的元素混搭起来,碰撞出新的作品。

  “如瓷China”,一个纯天然无添加、史无前例的比赛。拿起你的画笔,今年十月,我们株洲见!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