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小广告.jpg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调查问卷 > 活动调查

资 讯
 
 
资 讯
印染企业的“染缸革命”
文章来源: | 2013-09-03
“环保压力有,而且估计未来会更加严格,但企业必须正视。在绍兴县办企业,必须把水放在第一位,县里要求就是有限资源能够最大产出,我们对此非常理解,社会责任是企业应该承担的。”—— 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宇鸣
记浙江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环保创新之举

本刊记者  张俊龙  文/摄

节能减排做法实施“煤改气”项目;在余热回收方面,投入60余万元,安装了由力博锅炉制造的烟气余热蒸汽发生器;投资200余万元,对中水回用系统进行了改造升级;引进了先进的程控箱式高压隔膜压缩机。

成绩改用天然气后,热效率达到98%以上,同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能,除此之外,二氧化硫的排放几乎为零。安装烟气余热蒸汽发生器后,每天可产生蒸汽10吨,可产生50多万元经济效益;对中水回用系统进行改造后,降低了回用水的色度。
 
    今年,已经是浙江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连续第三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正如公司董事长陈宇鸣所言,“一个企业的发展,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进的过程。尤其是高污染、高耗能的印染企业,更要肩负起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责任。”在今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我们看到,红绿蓝公司从社会责任战略、创新管理、产品与品牌、健康与环境、员工权益、社区与社会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自身社会责任建设的成绩。
    “如今,环境保护、资源短缺、原料涨价、员工权益等多方压力的凸显,对企业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红绿蓝公司副总经理黄新明接受《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时谈到,绿色印染是公司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倒逼染企转型升级
    红绿蓝公司身处我国久负盛名的印染集群地——浙江省绍兴县。据了解,绍兴县全年印染面料156亿米,印染产能占全国的30%,在绍兴县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与此同时,绍兴县工业污水排放量达到1.86亿吨,印染就占了90%。
    2012年,绍兴县对企业污水排放动了“硬刀子”:实行刷卡排污机制,排污权拿指标,企业的污水排放口安装了电磁阀系统,刷卡才能排污,指标用完,排污阀门自动关闭。
    绍兴县还对印染化工企业出台了以“吨排污指标财政贡献率”论英雄的环保新政,并把废气和污泥排放情况也作为环保考核硬标准,倒逼纺织业转型升级。
强大的压力在眼前,红绿蓝公司董事长陈宇鸣倒很坦然:“压力有,而且估计未来会更加严格,企业必须正视。”他深知环保已成为决定企业存亡的一柄利剑,企业只有积极应对,才能继续在这一传统优势产业中生存下来。
    他回忆,刚开始进入印染行业,基本没有环保成本。而现在如果做加工环节,环保占了成本的20%,还有增长趋势。
    红绿蓝公司以改善设备和工艺来应对。红绿蓝年销售6亿元,环保累计投入就已经超3000万元,占总投入的15%~20%,在排污绩效考核中排到了第四位。“这就是整治成果,现在用水量在不断减少。”
    “这一关通不过,企业办不下去。”陈宇鸣说得很实在:“在绍兴县办企业,必须把水放在第一位。县里要求就是有限资源能够最大产出,我们对此非常理解,社会责任是企业应该承担的。”
    “印染是绍兴县的传统产业,从全国来看,无论装备水平、产品质量,都是靠前的区域之一。倒逼也是鼓励,现在排污容量已经成为企业生命线,在未来,如果排污指标核减完成国家减排任务还有富余,可以出让给发展好的企业,这对转型升级是个很好的促进。”绍兴县环保局副局长郑义民说。

环保,从煤改气开始
    走进红绿蓝公司车间,井然有序、干净整洁让记者叹为观止。“自从我们实施5S管理体制,包括公司环境、企业文化、品牌建设等方面都开始严格把控。”一名工作人对记者说,车间里每一寸地方都有专人负责。
    回眸红绿蓝的发展历程,一路风雨,一路荆棘。从十几年前在轻纺城不足20平米的小门市部,到如今占地140多亩,拥有员工670人,并在2011年初,被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正式评定为“国家数码印花开发基地”,红绿蓝人走出一条不寻常的道路。可以说,今天的红绿蓝已由个人事业变成一项社会事业。
    红绿蓝公司副总经理蒋旭野告诉记者,现在绍兴县对排污指标的控制其实并不只在污水,今年绍兴县开始整顿废气和污泥污染,这两项也是企业环保考核的硬标准。
    今年5月开始,印染企业产生的污泥开始集中整治:绍兴县通过招投标定好运输公司,每辆运输车上都装GPS系统,防止途中乱倒;企业按污泥量付处理费用,污泥集中收集到滨海的焚烧厂后,剩余热量发电、热气供应给印染集聚区。
    印染企业还会产生定型机废气,这项污染没有国家标准可依。现在绍兴县已经出台地方标准规范,规定定型机废气排放限值,今年5月1日开始进行理装置改装,改完后验收检测,到10月底前全部完成。今年,红绿蓝公司就在废气控制上新投入了五六百万元的环保设施。
    据了解,红绿蓝公司早在2011年就着重推进了“煤改气”项目,作为印染行业首家进行“煤改气”的企业,红绿蓝感受到了节能减排带来的实惠。
    以前,定型机用烧煤经导热油供热的热效率一般只有80%左右,改用天然气后,热效率达到98%以上。同时,由于天然气定型机采用电脑数控恒温,热能利用率高,因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能,使定型面料成型稳定。除此之外,天然气供热还具备即开即用的特点,操作方便。定型机改用天然气供热,成本比烧煤供热略有增加。但改用天然气供热后,二氧化硫的排放几乎为零。从目前各级政府对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的大环境来看,“煤改气”对企业来说是必然趋势。
    公司还投资200余万元,与杭州开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对中水回用系统进行了改造升级,大大降低了回用水的色度,同时COD稳定在100mg/L以下。为了减少污泥的含水率,公司又投资50多万元,引进先进的程控箱式高压隔膜压缩机,使污泥的含水率从原来的80%降低到现在的60%以下,大大节约了污泥烘干焚烧的能耗。
    余热回收方面,公司在锅炉房设计时已考虑到对锅炉延期热量的回收,所以建设初期公司就投入60余万元,安装了由力博锅炉制造的烟气余热蒸汽发生器,每天可产生蒸汽10吨,以每年工作300天算,每年余热回收可为公司产生50多万元经济效益。
    其实,这些只是红绿蓝公司构建社会责任体系的冰山一角。陈宇鸣说,负责任的企业不争一时荣耀,求松柏日久坚贞。作为一家知名的纺织印染企业,始终强调责任理念,承担应尽的义务,从不懈怠对员工、客户、供应商、社会、环境的责任。“我认为个人的价值并不在于拥有财富的多少,而在于创造更大价值的社会资源。”对未来,陈宇鸣希望坚持以企业为平台,致力于把红绿蓝建成中国最优秀的数码印花企业,让红绿蓝品牌走上国际舞台,以红绿蓝的不断壮大,实现企业的更大责任。

绿色革命,更需“武装”自己
    作为一家主要从事高档面料织造及印染后整理加工的印染企业,红绿蓝的产品出口欧美、中东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在纺织品外贸出口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该公司一方面加大了技术及新产品开发的力度,实施新一轮的“染整革命”;另一方面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坚持不懈地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这一过程中,一直秉持的绿色印染理念,正在为红绿蓝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在陈宇鸣的观念中,技术和设备可以引进,但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买不来,技术创新能力是内生的,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红绿蓝始终注重自身科研力量的培养,在保持资金投入的基础上,不断强化红绿蓝核心技术。同时坚持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开发人才、留住人才,以最大限度挖掘人才的潜能,使之为公司技术创新作出贡献。 
    印染行业是纺织品附加值的重要来源,但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就是资源、环境等要素的刚性制约。为此,红绿蓝主动转型升级,注重提质增效,对设备、技术进行升级改造,投资2000万元成功开发网印数码印花技术。
    从2007年开始,红绿蓝与日本企业合作研发网印数码印花技术,在金融危机尚未显露苗头时,就率先对技术、设备进行转型升级。在消化、吸收和提高的基础上,2008年公司斥资近千万元,成功研发数码印花产业化技术,实现了数码印花技术在传统印花设备上的批量化应用。红绿蓝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增强企业内部技术力量,吸引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并通过项目带动,提高企业自主研发创新水平,利用海外人才、技术、市场资源,与国外企业进行专利技术、核心技术的合作开发,并逐步过渡到发展自主技术,为公司发展提供前瞻性技术储备,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加速产品更新换代。     
    陈宇鸣表示,无论有多艰辛,他仍会继续留在印染行业里,转型升级的纺织业不是夕阳产业,这个行业有着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的春天就在眼前。”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