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jpg
崛起之路丨成长与坚守——记沛县五誉兴旭升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扬
文章来源: 2025-04-24


  谢立仁/文
  在沛县纺织行业波澜壮阔的发展版图中,宋扬的故事恰似一部鲜活生动的奋斗史诗,交织着青春热血与行业智慧,既闪耀着创新突破的光芒,又镌刻着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坚守。五年前,记者踏入沛县这片纺织热土,结识了宋扬的父亲宋杰。彼时,宋杰与沛县粘胶纱基地的众多企业家一样,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经历过风雨挫折,却始终以坚韧不拔的姿态,在商海沉浮中闯出了一条充满生机活力的创业之路。而当时刚过而立之年的宋扬,已然在纺织企业的战场上摸爬滚打了十个春秋,积累了同龄人少有的行业经验与成熟心智。
  得知记者曾有在吉林化纤工作的经历,宋扬眼中瞬间迸发出惊喜的光芒。原来,他刚刚参加了由吉林化纤组织的天竹联盟。作为纺织原料竹纤维领域的开创者与引领者,天竹联盟犹如一块强大的磁石,吸引着国内众多专注于新产品研发的企业,宋杰的企业便是其中积极探索创新的一员。这份对竹纤维等新材料的共同追求与探索热情,成为了宋扬与记者相识的契机。初次见面,宋扬挺拔的身姿令人眼前一亮,他身形高挑如青松,气质沉稳似久经沙场的战士。然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稚嫩脸庞上那股与年龄不符的成熟与自信,举手投足间,尽显对纺织行业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当话题聚焦于纺织行业,尤其是竹纤维等新材料时,宋扬瞬间打开了话匣子,从竹纤维的原料特性、生产工艺,到其在纺织产品中的应用创新,他都能信手拈来、侃侃而谈。每一个专业术语的运用、每一次对市场趋势的分析,都展现出他远超同龄人对行业的深度认知。作为沛县新材料研发领域的先锋企业代表,宋扬对一切新鲜事物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他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行业猎手,时刻关注着行业前沿的每一个动向,积极寻找着企业创新发展的新机遇。
  提及个人成长经历,宋扬总是笑着用自嘲的口吻调侃自己“不吃字”,选择了另一条人生道路。他常说:“人生有两个大学,一个是集中学知识的校园,另一个则是广阔无垠的社会大学。有时候,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这番看似轻松的话语背后,实则是他对自我成长道路的深刻洞察与清醒认知。高中毕业后,宋扬毅然回到父辈创办的工厂,投身纺织行业。尽管没有经历传统意义上的高等教育,但他凭借着自身的聪慧与勤奋,在纺织实践中不断学习、积累,用行动诠释着“社会大学”赋予他的成长力量。
  在纺织行业的成长历程中,宋扬有幸遇到了两位对他影响深远的“人生导师”。第一位是深耕纺织行业多年的老前辈,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另一位则是来自高校的纺织管理教授,以其独到的学术视角和理论知识,对纺织企业管理有着深刻的见解。宋扬怀着谦逊好学的态度,虚心拜他们为师。在日常的工作与交流中,两位老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倾囊相授,从纺织机台的操作技巧到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从产品质量的把控到市场风险的应对,每一次的言传身教都让宋扬受益匪浅,促使他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了飞速提升。
  而与福建新华源董事长陈宗立的相遇,则是宋扬成长路上的又一重要转折点。那是在一次出国组团考察中,年龄最小的宋扬与团队中年龄最大的陈宗立逐渐熟络起来。两人的交流从最初的寒暄逐渐深入到纺织行业的发展趋势、企业管理的经验心得等核心话题。陈宗立在纺织领域的真知灼见、丰富阅历以及独特的经营理念,如同强大的磁场,深深吸引着宋扬。在与陈宗立十三天的朝夕相处中,宋扬不仅开拓了视野,更汲取了宝贵的行业智慧。他坦言,五誉兴建厂之初的诸多创意和规划,很多都源于陈宗立的启发,甚至有些理念直接被借鉴应用到企业的实际运营中。宋扬感慨道:“人能走多远,看你跟谁同行。与优秀的人同行,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收获更快速的成长。”
  如今,经过多年的历练,宋扬早已褪去青涩,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青年企业家,肩负起家族两个工厂的经营管理重任。他全权负责的旭升工厂,专注于差别化纤维产品的生产,凭借着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和持续的技术创新,生产出的产品以其独特的性能和卓越的品质,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企业发展始终保持着蓬勃向上的态势。而另一家工厂的生产管理工作,也在父亲的信任与支持下,逐渐交由宋扬全面掌控。每天,宋扬都奔波于两个工厂之间,协调资源、解决问题、制定战略。每周一,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另一个工厂的会议室,主持生产调度会,以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能力,有条不紊地安排各项生产工作,确保企业的高效运转。
  作为一位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青年企业家,宋扬并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他积极投身于纺织协会的工作,主动参与行业交流活动,希望借此搭建起与同行沟通合作的桥梁,拓宽行业视野,学习先进经验。他最大的心愿,是能够走出沛县,与更多下游工厂展开深度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展市场版图,探索企业发展的新路径。目前,工厂的扩建计划正如火如荼地推进,1.7万锭的填平补齐项目已进入筹备阶段,预计将大幅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同时,宋扬还谋划着对老厂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计划引入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推动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谈及未来,宋扬目光坚定,信心满满地表示:“纺织虽是传统产业,但更是科技产业,只有以科技为引领,不断创新突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他的眼中,闪烁着对纺织行业未来发展的无限憧憬,而他也正以坚定的步伐,在纺织这片广阔天地中,奋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一代纺织人对行业的坚守与担当。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229892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