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植物染产业极具潜力,行业精英聚无锡探讨未来发展
文章来源: 2024-08-09


  本刊记者-郝杰
  7月31日,“2024中国植物染产业发展研讨会暨中国纺联植物染标准化工作组年会”在无锡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纺联标委会植物染标准化工作组与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联合主办。来自行业协会、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的60余位精英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植物染产业的未来发展路径,旨在推动中国植物染产业向高质量、绿色化方向迈进。
  夯实产业基础,提升社会话语权
  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院长张庆辉在致辞中强调了植物染产业在传承传统文化、响应双碳目标及促进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植物染产业是中国纺织大产业下的子行业,是极具特色、极具传统、极具未来发展前景的产业,植物染产业作为纺织工业绿色转型的先锋,正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张庆辉提出,要充分利用植物染产业的独特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和标准化建设,不断激发新质生产力的潜能,实现植物染产业从量到质的飞跃。同时,他对未来工作提出了明确任务:一是要顺应时代和产业发展的诉求,推动植物染领域在绿色、可持续、零碳、数字化等方面能够加大研究和市场推广拓展的力度,提升全社会对植物染领域的关注度;二是要夯实植物染领域的产业基础,要挖掘、培育更多围绕植物染的一些生产要素,壮大行业的力量;三是要凝聚产业共识,提升在大时尚产业中的话语权;四是要进一步培育具有植物染领域共同价值观的全行业平台,为植物染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共同开创植物染产业的美好未来。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监事长陈志华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这对传统产业来说,国家标准的制定非常重要,已经把国家标准上升到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高度。他以无PVA上浆等案例表明标准对行业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他还以印染行业的视角,肯定了植物染的环保、健康与节碳特性,同时提出了生物基印染与其他印染技术平衡发展的新要求。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做主旨报告。他首先阐述了纺织行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并聚焦于植物染标准化的最新进展。他还高度评价了植物染标准化工作组的工作成果。他表示,针对《植物染色机织服装质量技术要求》行业标准的公示及即将实施,以及《纺织用植物染料 栀子》等四项染料标准的报审完成,这预示着植物染产业即将迈入标准化发展的新阶段。
  李陵申对植物染标准化工作组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要优化标准体系研究,加强标准评价体系的完善;二是要构建对产业融合发展相适应的标准新模式,围绕市场化的问题开展标准的研究和标准的制定,以提高整个产业链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三是要提高标准的国际化水平,提升对国外标准和国际标准的一致性比例;四是要加强工作组的自身建设,不断优化委员结构,建立委员评价机制。
  会议期间,还进行了植物染标准化工作组委员证书颁发仪式。中国纺联科技发展部标准计量处副处长韩玉茹宣读了关于调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植物染工作组成员的函,随后,李陵申及工作组主要领导为新一届工作组成员颁发了证书,标志着植物染标准化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技术、标准深度融合,释放新增长动能
  在“观点分享”环节,多位专家与企业代表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发言。浙江理工大学教授余志成从技术层面探讨了植物染标准化进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大玮则从考古学视角分享了传统染织技术的研究新发现。
  企业代表中,江苏新瑞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磊详细阐述了依托溯源平台建设规范植物染市场环境的重要性,并介绍了植物染溯源平台的运营状况,以及平台推出的植物染溯源吊牌为植物染产品的市场认证情况。
  上海嘉麟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俊丽分享了印染企业碳减排路径的探索经验;杭州万事利丝绸数码印花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廷方分享了数字技术对丝绸与植物染产业的赋能;爱慕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标准专利平台副总监张克甲介绍了植物染技术标准在贴身服饰中的应用;河北永亮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海涛则分享了非遗植物染与文旅产业融合的新思路。
  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副院长郭宏钧主持了会议。他表示,展望未来,植物染产业作为纺织工业绿色转型的典范,将持续探索和实践新质生产力的无限可能。通过技术创新、标准引领和市场需求的深度融合,植物染产业将不断释放新的增长动能,为纺织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绿色动力。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植物染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将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整个行业迈向更加繁荣、可持续的未来。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229892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