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守望灯塔:服装企业家年中盘点
文章来源: | 2013-07-31
詹妮特·温特森在《守望灯塔》中曾经写道:没有什么会被忘掉,也没有什么会失去。宇宙自身是一个广大无边的记忆系统。如果你回头看,你就会发现这世界在不断地开始。
 服装企业家年中盘点畅谈行业发展
本刊记者  索菁    实习记者  曹磊
 
    2013年对于服装行业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全球经济不振、内需放缓、成本提高、盈利收窄、企业持续去库存等影响,经受着严峻考验的中国服装行业奋力前行的同时,也在努力寻找变革与突破。
    本期《纺织服装周刊》邀请服装行业的“大佬”们,盘点上半年的得与失,预判行业走势,畅想行业未来。
喜忧参半的上半年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新一届政府的首份经济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2480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运来对此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有它一定的必然性。中国进入了结构转型的新阶段,该来的总是会来。
    那么,服装行业在新的困难和挑战面前,如何站稳脚跟,不畏浮云遮望眼,做到稳中谋发展?
 
春天里的一场雨
    从经济半年报中的纺织服装的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从2012年年底以来行业增速回升并持续好转。1~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764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总额5415亿元,同比增长11.9%。而6月纺织品服装出口同比增长5.25%,并且50家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零售额6月同比增加11.1%。
    面对成绩的同时,我们不得不直面服装行业现存的一些显著问题。用“喜忧参半”来概括2013年上半年服装品牌的发展再合适不过。
    在深圳歌力思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国新看来,未来行业的走势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春天里的一场雨”。
    他认为,行业从业者不能被眼前的困难遮挡住,今天所处的环境不是秋天,也不是冬天,而是春天。今年和去年只是这春天里的一场雨。
    首先,由于消费升级带动服装文化的觉醒。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服装消费将更加倾向于精神消费,这也极大体现了人们对内心精神追求的渴望。不仅如此,近来国人对中国品牌消费信心的增长,对本土品牌认同感的加深,也必将带来消费的回归。
    当然,这种信心也来自于城镇化的建设,伴随着商业扩张,服装消费在商业消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李克强总理说,中国城镇化规模之大,为人类历史所未有。用一句话概括了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源泉在于城镇化,而城镇化带来的商业繁荣,必然带来服装消费的扩张。
    其次,从“扩内需”的宏观政策来看,强调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将有利于促进消费的活力回升。而中国人民银行数据也显示,截至6月底广义货币(M2)余额105.45万亿元,在这个庞大的基数面前,显示出中国消费的巨大潜力,如何释放消费潜力成为摆在中国服装人面前的课题。
 
百货困局中迎好时机
    全国主要商业流通市场今年形势严峻,在今年销售市场低迷、消费信心不足的情况下,是近10年来行业最为困难的一年。除购物中心外,电商对百货业也有一定的冲击。
    作为诸多服装品牌的重要渠道,百货商场面临困局,服装品牌也难以独善其身。百货商场客流量减少、聚客率的下降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否则,双方都没有办法在有限的盈利范围内博弈。
    对此,北京依文服装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华分析认为,商场客流下降受两方面原因影响,一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二是电商的发达。怎样才能在有效的顾客群中提高销售业绩?百货业与品牌商应该共同思考营销方式的改变。
    她表示:“作为品牌商,要有直达客户的能力,透过独特的服务手段,跟客户产生直接的关联性,这才是服装品牌商需要去真正思考的。中国的服装品牌商附属时代已经过去,现在你拥有多少忠诚的VIP,就决定了未来生存的好坏。”
    此外,许多商场在品牌引进时“偏好”国际一线大牌,如今面临奢侈品兴起海外代购与网络销售的双重紧逼下,不得不重新调整品牌布局,降低一线品牌的营业面积以减少损失。而这,被中国服装大佬们视为本土服装品牌的好时机。
    国际奢侈品牌在中国开店速度放缓,折射出理性消费时代的开启,带来的消费意识的转变、消费者更加关注品牌性价比及对产品附加值的要求增强。
    大连思凡服装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严认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本土品牌最了解中国市场,最了解中国消费者,也最应该生产出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产品。
    “这是中国品牌发展过程中迎来的好时代。中国品牌更应该在这时读懂自己的消费群体,在产品性价比上,还是在客户服务模式上进行调整,比国际品牌拥有更大的主动权。”夏华如是说。
 
打折凶猛提前来袭
    今年行业还有一个怪现象,初伏未到,夏装打折季却提前一个月到来,不仅时间提前参与打折的品牌范围、货款数量、折扣力度、促销时长全都堪称史无前例,被戏称为“最强打折季”。电商的兴起,也促使线上线下的竞争更为激烈,表现的形式就是各种疯狂的折扣。虽然,无从知晓是谁推倒了大减价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但全行业的跟风现象表明,传统服装业正在进行长周期的产业变革。
    服装业打折并不新鲜,但今年比往年来得更早更猛,往年同期的7月初,正是夏装大卖的黄金期。而今夏服装品牌的“集体跳水秀”正在各大商场、街头、电商平台火辣上演,一些品牌行动更早,从今年6月底就开始放低姿态主动促销。在北京的君太、王府井、百盛等百货,一些女装的当季款打出最低2折的折扣,ONLY、百家好、VERO MODA等都已放低至5折甚至更低。而一些国际时品牌Zara、H&M、C&A等,无论新品还是旧款,一律放开折扣吸引现金流入。
 
品牌竞争力有待提高
    尽管服装企业逐渐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但我国服装品牌仍处在加强设计、完善渠道、整合资源、加强创新是服装业转型的当务之急。目前,我国服装产业支撑高端品牌发展所需的软实力不强,存在品牌体系不健全、特色不突出、同质化竞争明显、持续发展能力差等特点。在传统优势衰减,设计能力有待提高之际,进行产业整合,延伸价值链条,是服装品牌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中国服装协会发布数据显示,在服装内销市场中,高档服装约占10%,中高档和中档约占60%,低档约占30%。在高档服装市场上,国际品牌约占2/3,顶级女装领域则更以国际品牌为主。此外,面对服装出口数量的缩减,内销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开拓。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