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jpg
破局·进阶,让企业“反套路”成长——访绍兴锋行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莫少锋
文章来源:: 2025-04-25
  本刊记者-王耀祖
  在柯桥活跃着一批创二代、纺二代,他们尽管所学专业各不相同,却最终都选择投身纺织行业。绍兴锋行纺织品有限公司(简称“锋汇针织”)总经理莫少锋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位刑事侦查专业出身的跨界者,将刑侦思维中的系统分析与风险预判能力创造性运用于企业经营,自 2011 年涉足针织印花领域开始,逐步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战略发展路径。
  作为锋汇针织创始人,莫少锋将父辈的实干精神与刑侦专业赋予的决策优势深度融合。在市场中,他极具前瞻性,早早布局、规划运动市场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定制差异化经营重点 ;持续整合、学习纺织知识 ;制定陪伴式服务体系。正是凭借持续不断的革新与学习,锋汇针织身处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始终屹立不倒。
  拓市之路 :内外销同频共振
  “运动彰显时尚魅力”不仅是印在锋汇针织样板上的一句宣传语,更体现了其对运动面料市场的深刻理解。莫少锋分享道 :“在我看来,运动面料会随着发展而逐渐走向时尚、专业、多样。当时,市场上专门为运动领域服务的品类极为稀缺,可我十分看好这个市场的发展前景,于是在 2014 年毅然决定让公司向运动针织领域转型。”
  转型之路充满坎坷,起初运动面料市场并不活跃,但莫少锋没有丝毫退缩。他经过深入分析,逐步将业务重心从内销转向外贸,重新规划锋汇针织的产品策略,把目光投向那些蕴藏巨大潜力和商机的国外市场。
  莫少锋说道 :“当时内销市场反馈平淡,可海外市场的需求量却十分可观。基于此,我们依据不同海外市场的需求,制定了差异化的经营重点。”据了解,锋汇针织的海外市场广泛,覆盖欧美、中东、东南亚、日韩等地。针对欧美市场对环保的高要求,锋汇针织高度重视绿色、环保理念,大力投入工厂的再生、回收等环保工艺研发,并且成功通过了符合欧美市场要求的标准测验。面对追求时尚和个性化的日韩市场,锋汇针织则着重于提升产品的时尚度与个性化,为此对产品色系进行大规模扩充,部分热门面料款式的色系甚至增加到300多款。
  得益于海外市场庞大客户群体提供的爆款数据支持,锋汇针织在国内市场也成功抢占先机。在运动面料兴起之时,锋汇针织大力推广企业的速干珠地、网眼布、弹力布等产品,迅速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
  如今,锋汇针织的外销和内销业务各占半壁江山。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对创新的需求,公司以国内夏季为关键节点,对创新和经营进行有重点的划分。莫少锋解释 :“我们的面料主要用于制作篮球服、足球服等成衣,所以春夏季节是企业经营的关键时期。而后半年则主要致力于新产品的研发,不断扩充产品品类。”从转型的艰难抉择,到国内外市场的稳步开拓,再到如今的创新发展规划,锋汇针织在莫少锋的带领下,不断在运动针织领域深耕前行。
  进阶之路 :学习赋能企业发展
  在莫少锋的办公桌上,一本《不会带团队就得干到死》格外显眼。谈及这本书,他感慨颇深,坦言每天看到它都像被敲响了警钟,时刻提醒自己,作为团队领导者,只有持续学习、不断成长,才能引领团队走向更好的未来。
  当下,市场环境竞争激烈,找布人数远超实际客户数量。莫少锋敏锐地察觉到,仅仅了解面料用途已无法满足产品介绍需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学习面料的特性、质地,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表现。只有做到全面了解,才能为客户提供更专业、详尽的产品介绍,进而赢得他们的信任与青睐。”基于这样的认知,他将提升团队专业素养当作首要任务。
  为了让团队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莫少锋推动团队开展常态化、规范化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队伍在专业化和知识化方面存在欠缺。为弥补这一短板,他主动承担起纺织知识收集和整合的重任,不仅广泛涉猎各类专业资料,还将收集到的知识系统整理后分享给团队成员。长期坚持下,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公司的专业担当。
  细节之处见真章。在采访过程中,一位找布小哥上门请莫少锋帮忙查看面料成分。莫少锋通过“摸、烧、看、闻、碰”五位一体的鉴别方式迅速展开分析,很快就确定了面料的主要成分,并精准地找到了样布。他向记者解释道 :“在手感上,这款面料与涤纶极为相似,但又存在微妙差异,所以需要后面四个步骤进行验证。”从这件小事可见其深厚的专业功底。
  莫少锋的成长与贡献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的拓展上,在企业管理方面,他同样积极探索,做出了诸多精细化实践。他深刻认识到,合理的人员管理能极大提升团队效率,“我们对公司员工职能定位进行了细分,从原来的身兼数职转变为确定某一方向,这样员工定位更加明确。”
  谈到未来规划,莫少锋表示,锋汇针织将始终把质量首位、服务换位、学习每位的经营思路坚持下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专刊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