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jpg
关税重压下,柯桥纺企的“破局方程式”
文章来源:: 2025-04-17
  本刊记者-王利
  近期,中国输美商品综合税率一波三折,从加增34%到84%,随后又飙升至125%甚至245%,再到宣布豁免部分产品“对等关税”。这场美国导演的“关税政策过山车”,给我国外贸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其中纺织服装行业企业也是首当其冲。
  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绍兴柯桥无疑是当下具有代表性的观察窗口。面对美国的“对等关税”大棒,柯桥的纺织外贸企业如何看待,又有哪些应对之策?近日,《纺织服装周刊》记者走进绍兴柯桥多家纺织外贸企业进行面对面沟通,采访中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相信国家和政府会妥善解决,对于企业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要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情,在不确定性中锻造确定性。
  贸易战没有赢家,善变者勇立潮头。在美国“对等关税”的背景下,柯桥纺织诸多外贸企业并未被动承压,而是以主动破局的姿态,通过技术革新、全球布局、内需挖潜等多维度同步发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逆势中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  

  技术破壁,从“价格竞争”到“价值竞争”

  当美国关税层层加码,传统“薄利多销”模式难以为继,许多柯桥纺企选择以技术革新构筑护城河。事实上,近年来,柯桥加速推动“纺织市场、纺织产业、纺织科创”三大优势”转化为“三个高地”,科技创新正在原料、织造、印染、设计、市场等纺织全产业链全方位展开,推动柯桥纺织从“价格竞争”迈向“价值竞争”新高地。
  以“做保护人的面料”为初心,专注功能性户外运动面料的绍兴市杨世纺织品有限公司多年来不断探索新材料的运用,并成立了“户外新纺织材料应用实验室”,广泛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研发出防泼水、耐水压、透气透湿、吸湿快干、抗菌除臭、抗紫外线等多元化功能性产品,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以技术驱动企业价值跃升,致力于打造中国户外运动弹力面料第一品牌。
  “我们公司外贸占比80%左右,其中20%直接或间接销往美国市场,‘对等关税’政策下,目前的美国订单正处于暂定观望状态。不过我坚信国家是我们强大的后盾,企业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杨世纺织总经理张斌表示,公司的产品以比较高端的户外功能性产品为主,依托柯桥完整的纺织产业链优势,可实现24小时从一根纱到面料成品的“加速度”,并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一对一”定制化开发,美国客户短期内找不到很好的替代方。
  最近,在绍兴标点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工厂正在加速生产美国服装品牌所需的毛绒一体面料,这类面料采用“双面结构自动剪毛一体机”织造,可实现短流程、低污染、高品质,打破原料桎梏,无需胶水复合,毛面风格自然美观,可为品牌商提供定向开发的“独角兽”产品。“这个订单的直接客户是国内服装工厂,最终客户是美国品牌,由于产品本身的溢价空间可对冲关税成本,客户并未因为关税调整而取消订单。”标点纺织总经理刘娜说道。
  近年来,柯桥纺织这个传统支柱产业不断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向着“专精特新”方向稳步前行。在“对等关税”的压力下,许多如杨世纺织、标点纺织一般的企业以技术破壁,用实际案例证明: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是靠关税保护,而是靠不可替代的价值。
  多元布局,从“单点突围”到“全球棋盘”
  每年,全球有将近四分之一的纺织品在柯桥交易,远销200余个国家和地区。“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句经典的谚语正是柯桥纺织多年来以全球化视野重构贸易版图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商业逻辑下,柯桥许多外贸企业积极开展多元化市场布局,化解单一市场风险,实现了“东方不亮西方亮”的产业新生态。
  作为一家集高端窗帘“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安装服务”于一体的领军企业,浙江金蝉布艺股份有限公司出口美国的业务量曾一度占到公司出口业务总量70%,原本每周要往美国发出两三个集装箱,价值40-50万美元的窗帘,现在因为关税政策突变,只能暂停发货。为此,金蝉布艺一方面实地探访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积极开拓“一带一路”和RCEP新兴市场,另一方面通过跨境电商把金蝉品牌定向投入海外流量市场,牢牢抓住海外粉丝群体,打开新的销售通路。
  当前,全球纺织产业链正在经历着新一轮变迁,东南亚、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正在成为中国出海企业寻找海外发展新的重要选择地。在柯桥,许多纺织外贸企业早已率先布局,探索出企业全球化发展新路径,主营窗帘、窗纱、沙发面料的绍兴圣隆路德纺织贸易有限公司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我们是一家纯外贸企业,产品出口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沙特阿拉伯、加拿大、俄罗斯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出口额将近1亿元,主要市场集中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其中沙特占到出口总额的30%左右,美国的关税政策变化对我们影响并不大。”圣隆路德纺织总经理傅曙光表示,只要内部做好质量、交期和服务三大维度的事情,不愁产品无销路。
  近年来,绍兴柯桥深入实施“丝路柯桥·布满全球”行动,增强中欧班列“柯桥号”集结能力,积极探索“市场采购+海铁联运”新模式,并积极建立融合海外馆、海外仓、海外展、海外站为一体的国际贸易新体系,帮助更多企业“走出去”,拓展多元化市场和对外贸易新通道,越来越多的纺织外贸企业实现从“单点突围”到“全球棋盘”的新跨越。 

  内需挖潜,从“外向依存”到“内外共生”

  当外循环遇冷之际,许多柯桥纺企转身深耕14亿人的“家门口市场”,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为“战略腹地”,通过外贸和内销“两条腿走路”,寻找新的发展增量。这一转型不仅是对冲外部风险的“缓冲带”,更是重构产业价值链的“加速器”。
  外贸和内销双轮驱动,企业才能走得更远,这是柯桥许多纺企以实践印证的答案。绍兴市柯桥区宝姿纺织品有限公司曾经主要以外贸为主,当2020年“黑天鹅”席卷全球之际,同行纷纷开始收缩战线,而该公司选择逆势而上,积极响应‘双循环’发展战略,以抖音平台为跳板打入线上渠道,并投入大量资金备现货启动内销战略,两年内实现销售额从几千万到破亿的飞跃。
  随着国内消费市场活力不断释放,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纺织企业应迎来更多发展新机遇。“企业的韧性源于主动变革,近年来杨世纺织积极挖掘内销潜力,一方面跟随柯桥政府‘丝路柯桥·布满全球’的脚步,走进许多纺织产业集群和下沉市场参加对接会,积累了大量的内销客户,另一方面参加‘柯桥优选’、柯桥时尚周等时尚活动,提升在国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同时,还深入探索线上直播,抢抓线上线下双渠道机遇。”张斌表示,杨世纺织致力于通过研发创新的力量刷新外界对国内户外功能面料的认知,让以前依靠进口的高端面料实现国内替代。
  正如一位转型成功的纺织老板所言:“过去觉得做内销是‘备胎’,现在发现这是‘主战场’。当我们的面料既能走进纽约时装周,又能铺进下沉应用市场,才是真正的产业韧性。”这场从“外向依存”到“内外共生”的进化,不仅让柯桥纺企在关税风暴中站稳脚跟,更悄然改写着全球纺织业的权力版图。
  关税大棒砸不垮真功夫,当柯桥面料穿越关税硝烟,在全球价值链上攀向更高处,柯桥纺企用创新解构壁垒,用韧性重写规则的“破局方程式”,无疑为全国同类外贸企业提供一份东方智慧的解题样本。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专刊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